学诗漫有惊人语——记90后诗人大学生张世维和他的诗集《学堂诗草》

时间:2013-11-08浏览:128设置

    初阅《学堂诗草》,很难想到这本洋溢着真性情的古典诗词集出自一位90后大学男生之手。这本诗词集收录诗词65首,分为校园、感悟、闺怨、边塞四个部分,展示了作者深厚的古典韵文修养。这本书把对生活的深切感悟、丰富的情感体验以及镌刻着青春烙印的才思以一种远离现代喧嚣生活的文学样式——古典诗词的形式表现出来,他的作者就是江苏师范大学卓培部2013级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的张世维。
    《学堂诗草》这本诗词集显示出作者对唐、五代、宋诸家的研读精神,于纳兰词也有所涉猎,作品中多有借用古人语句之处,颇有古人“脱胎换骨”、“点石成金”的功夫,譬如“燕去巢空序临帖,梦留春风落飞花”,“月敛朱阁帘影低,残烛幽露湿罗衣”有唐五代闺怨诗痕迹,“心若千丈峰上雪,难得少年轻狂”,“铁索连环千帆竞,雄兵杀气冲云天”又有豪放词的语脉,但这部诗词集偏重于婉约闺怨,显示出作者对这一类作品的熟稔喜好,以及“少年不识愁滋味”的青春记忆和细腻情思,因而大量出现了上乘的闺怨类诗词作品,比如《远君》、《墨泪》、《伊人夜》、《梦君颜》、《西江月》。当然,作者也有充满生活气息的创作,重点是校园诗词类的作品,有躲在被窝里打手电背书的真实写照,有晨起漫步校园、见满地落叶场景的描摹,也有记作业繁多昏昏欲睡的,也有写给妈妈生日的,还有和同学相互唱和的作品,比如这首《蜂蜜之殇》,张世维写道:“空瓶里不充斥的回忆,白瓷杯中圈起了涟漪。说好不再哭的天气,云在天空寂寞着独角戏。”其后,他的好友王雨瞳加以补充:“别院梅花映月、青苔惹雪的衍息,若还能在冬天想起,或许是因为你”,这些校园、生活类的诗歌显示出浓厚的生活气息和鲜活的真情流露,让此部诗词作品集有了更多情感的律动和生活的气息。
除了创作,张世维对诗词格律也有自己独特的看法,他书的后记所说:“没必要完全按照古人的词牌格律来写。因为在古代,词就相当于现在的流行歌曲,平仄只需在曲中唱出即可,若能完全符合曲中的平仄当然是最好,不符合的话,我认为也不是什么要紧的事情。时代在变化,陈旧的规矩也需要革新,根据作者的情思自由的表现感情,才是诗词的真正作用。”这段话展示了作者对当代诗词创作格律的一些真知灼见,颇有自己的见地。
    这部诗集的诞生和张世维从小的兴趣和爱好有关。张世维说,从小他对文字比较感兴趣,高中之前对诗词就有一种懵懂的喜爱,而真正爱
上写诗,源于一次阅读高中校内诗社的作品。他回忆说,“前我就读的江苏省丹阳高级中学有个杜若诗社,每半学期会出一期诗社的小报,刊登学生投稿的诗词。进校后,我看完一期杜若诗社的小报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决定要像那些同学们一样,将自己的诗情用文字描绘出来。”就这样,他的创作热情在高一时候强烈的萌发出来,所有的业余时间,张世维大多用来阅读唐诗宋词,平均每天要写上三首诗。最初学写诗词,并不是信手拈来那般顺利,张世维说,他面临的比较大的困难,一是写诗的题材缺乏,二是需要苦思冥想韵脚。“校园生活比较单调,学习、作业、考试,可写的材料不多。所以我多是从看的一些小说、诗词里寻找灵感。有时为了想韵脚,上课也没心思去听了,一心扑在写诗上,还翻字典去查找。不过,虽然最初困难了些,但看多了、写多了,自然就简单不少,我升到高二上学期时,就不用再纠结韵脚的问题了。” 高二的紧张学习,让张世维不能再像高一时那样一门心思沉浸在诗歌的世界,大多是有了灵感才写,有之前的大量创作练习做基础,这时创作的作品水平也提高了许多。从初学到熟能生巧,再到今年出版诗集,他并有想过那么多,一切都只是因为喜欢而去读诗、写诗。
    这本书的附录中还收录了作者高三的一些考场习作,多是议论文,往往显示出作者过人的识见,比如《水之本味,亦乃人之本味》中说:“水的本味被精致的容器所掩盖,生命的本位也会因横流的物欲而渐行渐远。坚守生命的本味,能使生命穿越物欲之海。”《君子善假于物》中说:“我们不是菟丝子,要依靠其他生命才能存活;我们是藤蔓,借助大树能使我们看的更远。仍在踮脚远望的人们,放下所谓的清高吧,请登上高楼,学那钻石,借星光闪耀。”张世维的书显示了他的才情,他的见识,他青春年少的记忆,他高中时代的乐趣,也许,《学堂诗草》仅仅是个开端,我们期待,张世维在诗词创作的文学道路上能够越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