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师报:江苏师范大学“三方协同”培养卓越教师的探索与实践

时间:2014-07-26浏览:722设置

    2014年春节刚过,江苏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副院长魏本亚教授带领着由泰州市教育部门选拔的46名中小学骨干教师远赴台湾,在台北、台中、高雄等地的中小学开展了为期10天的游学实践活动,并与高雄教师辅导团进行了教学交流研讨。

    2月末新学期伊始,江苏师范大学50名卓越人才培养强化部师范生奔赴泰州市多所中小学、幼儿园,开始为期半年的顶岗实习。

    一年前,江苏师范大学与泰州市教育部门签订了“协同培养卓越教师协议书”,启动了卓越教师培养工程,这也是国家教育部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示范项目。一年来,学员们通过集中研修与自主学习、专题讲座与交流互动相结合等方式,先后组织了6次、每次为期一周左右的学习活动,培养工程初见成效。泰州市教育部门领导对此深有感触:“三方协同培养卓越教师让地方教育主管部门找到了发展骨干教师从经验型向研究型教师转变的新途径,高校明确了教师教育改革的新路径,教师找到了迅速成长的捷径,初步形成了地方政府、高校和中小学幼儿园三方协同培养卓越教师的‘泰州模式’。”

    作为“项目引领、任务驱动——泰州卓越教师培养模式”的设计者,江苏师范大学“三方协同”的人才培养新机制在国内反响强烈,备受瞩目。近年来,江苏师大与江苏、山东、河南、安徽、新疆及长三角地区等多个市县地方政府开展了多方位、多层次、多形式的横向协作,为卓越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卓越化提升培训打造了良好的平台,探索出一条踏实、适用、具有前瞻性、引领性的教师教育改革之路。

    协同创新辟“蹊径”

    “传统的教师培养将学生分配在不同的学科学院,教师专业课程以‘补丁’的形式黏贴在学科教育之上,这种模式由于教师培养资源分散影响了教师培养的质量,而改革,就是要扫清一切机制、体制的障碍,为培养卓越人才开辟新路。”提及几年前最初进行卓越人才培养改革的情景,江苏师范大学校长任平的言语间仍可见当时的士气与决心。

    围绕卓越教师的培养目标,江苏师大构建了具有本土特色的“三方协同”培养新机制:即“高校”(联盟)、“地方政府”和“中小学(幼儿园)”三方均深度参与教师教育人才培养过程,联手实施卓越教师教育;在校内成立卓越人才培养强化部和教育学部,这种条块协同的新体制集中了分散在学校不同单位的教师教育各类资源,为卓越教师的培养提供了体制保障。

    在科学有效的培养体制、机制确立之后,崭新的人才培养模式——“1.5+2.5+2+X”随之应运而生。“1.5+2.5+2+X”是指卓越教师人才培养本科前1.5年,通过“博雅”教育,培养高尚师德、坚定职业理想信念,强化人文、科学、艺术素质和外语能力的训练;后2.5年进行学科专业以及教育科学教育;本科结束以后,进入2年的“教育硕士”阶段的学习;X指职后各种类型的高层次教师“卓越化提升”教育。这种模式立足精英教育目标,顺应教育大众化、长效化形势,赋予新时期“卓越教师培养的职前职后一体化”以崭新内涵。

     倾校之力建“特区”

    2011年,学校正式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并招收了三届“卓越教师培养班”,举全校之力开辟了人才培养特区。

    在江苏师大,提起卓培班的学生,人们莫不交口称赞。对此,已经在卓越教师班学习了3年的张忠霞同学深有感触。能够进入卓培班学习对她来说是一种肯定,更是一种激励,因为卓培的确代表着卓越,代表着优秀。

    张忠霞告诉我们,进入卓培班的第一课便是了解“什么是卓越教师”。江苏师大培养的卓越教师的构成标识是“ABC+X”。其中A指品德魅力,B指人格魅力,C指学识魅力,X指专业特色。ABC是卓越教师的共性,X则是个性,是本专业人才培养的特色。

    张忠霞的专业是汉语言文学教育,该专业的“X”项被设计为“扎实的国学功底和开阔的国际视野”。学校相应开设了国学课程、现代礼仪、文献与现代信息技术等课程。张忠霞说:“我们在国学课上系统地学习了国学知识,了解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在礼仪课上学会了现代交际礼仪,而文献与现代信息技术课教授的是论文检索,非常实用。”

    在走访中我们了解到,为保障“特区”之“特”,江苏师大出台了一系列文件。11级的路希同学就是《国(境)外“游学”制度》的受益者,她于去年7月由学校全额资助赴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进行了为期5周的课程学习。她说,这次游学经历让她亲身体验了各种先进的语言教学方式,锻炼了教学技能,受益匪浅。

    “卓培班的探索,只是我们教师教育模式改革的第一步。下一步,无论是卓培班还是普通班的学生,我们都将一视同仁纳入这个培养体系中,相信这将助推我们锻造更多人民满意的卓越教师。”江苏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徐放鸣教授如是说。

    狂飙突进通“大道”

    为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推进教师教育模式改革,江苏师大科学谋划,精心打造实施“引智”、“借力”、“集聚”、“立地”、“提升”和“国际化”六大工程,教改之路越走越宽广。

    2013年,江苏师大“三方协同:卓越教师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教研一体:多维聚合式’教师教育协同创新中心”等六个项目被列为国家教育部门教师队伍建设示范项目。其中“卓越教师培养模式”项目被教育部门指定为全国“教师教育项目”大类牵头单位,负责组织研制国家“卓越教师标准”。

    全方位系统性的教师教育培养模式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效。近年来,江苏师大卓越教师培养的教学成果价值日益凸显,社会美誉度日益提高。学校在课程建设、教学创新、人才培养等学校发展标志性指标方面捷报频传:《教师语言》等4门教师教育课程荣获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荣誉称号;《孟子的文化精神》作为文化素质类课程被教育部门评为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程顺利上线;汉语言文学教学团队荣获国家优秀教学团队称号;获批“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项目”1项;获得全国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全国中华经典诵读教育试点单位和全国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培训基地等荣誉称号;在江苏省首届师范生技能大赛中获奖率83%,居全省高校前列。据统计,近年来参与江苏师大职后“卓越化提升”培训的中小学高层次教师中34名晋升为中学教授级高级教师,约占全省的10%,22名评为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占全省22%。

    莫道征途路漫漫,勇拓蹊径成大道。江苏师大“三方协同”教师教育培养模式改革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社会亟需卓越人才的当前与未来,江苏师范大学仍然大有可为,必将大有作为。

来源:中国教师报 2014.3.11 第6版
新闻链接: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14-03/11/content_413474.htm?div=-1